以奖赋能千帆竞 产业振兴万象新
达州万源“真金白银”激励村集体经济发展

“官渡镇项家坪村奖励5万、沙滩镇龚家坝村奖励3万、石塘镇贺家湾村奖励1万……希望受表扬的村再接再厉,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壮大特色产业,增强集体经济活力。”为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助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达州万源市创新出台《万源市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奖惩办法(试行)》,设立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奖。
鼓足干劲,点燃集体经济“强引擎”
“去年,我们村收获了萼贝800多斤。能拿到发展专项奖,是对我们全村工作的肯定,也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今年我们要继续扩大萼贝种植面积,还准备在年底给大家分红。”官渡镇项家坪村党支部书记龚代礼说。
项家坪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形成了土地流转、标准种植、基地管理、组织销售一体化萼贝产业链条。2024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
官渡镇项家坪村萼贝长势喜人。万源市委组织部供图
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奖申报,按照“村级申请—乡镇审核—县级复审—公示兑现”四个步骤规范进行,对村集体经济年度经营性收益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分别设置1万元、3万元、5万元三个梯度的奖励资金,用于集体经济再生产再发展,有效激发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推动集体经济规模持续壮大、效益显著提升。
沙滩镇连片发展中药材种植。万源市委组织部供图
“在政策的激励下,村班子干事的热情被充分激发,经过深入调研和市场分析,我们最终确定了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的致富路子。”沙滩镇龚家坝村党支部书记龚明松说。龚家坝村成片流转土地600亩,建设标准化金银花种植基地,去年村集体收益超过20万元。
攻坚破局,激活集体经济“活水源”
“我们村林下空间广阔,气候湿润阴凉,很适合天麻生长,去年发展了林下仿野生天麻500亩,带动120余人在家门口稳定务工。”鹰背镇新恩岭村党支部书记苟猛说。
从缺技术、没资金、办法少到走出契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产业模式,新恩岭村聚焦优势生态资源,统一规划、连片发展,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了5倍,实现农户、集体、企业“三方共赢”。
鹰背镇新恩岭村仿野生天麻基地。万源市委组织部供图
万源市坚持打好政策扶持、项目攻坚与考核激励组合拳,在全市上下营造积极向上、奋勇争先氛围;同时,出台《村级集体经济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从协调推进、人才保障、经营激励、财税支持、项目整合、要素保障六个维度健全政策保障体系,系统拓展自然资源开发型、闲置资产盘活型、资金项目运营型、特色产业发展型等“十条增收路径”,为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实践路径。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集体积极整合资金,通过‘资金入股+保底分红’的合作模式,投资百里坡旧院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乡甜农业有限公司等经营主体,为村集体带来19万元收益。”石塘镇贺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徐成洪说。
据悉,万源市坚持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全市已培育出特色种养、农旅融合、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村198个。
帮扶助力,筑牢集体经济“硬支撑”
万源市巧借托底性帮扶东风,成功向四川银行争取到帮扶资金,为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奖提供了关键的资金保障,形成“以绩定奖、以奖促干”的良性循环,为全面推进强村富民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配套建立资金使用全程监管机制,确保专项资金用得好、见效快、可持续。
此外,万源市将持续深耕“一镇一业”特色产业品牌,匠心打造“一村一品”地域名片。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核心抓手,深度聚焦“直播电商带货”新业态,做精做活“消费升级文章”,让深山里的原生态农特产品从“土疙瘩”蜕变为“金元宝”。通过产业赋能实现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发展的动能转换,为托底性帮扶机制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让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在青山绿水间蓬勃生长。
“万源市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何飞表示,“我们将持续谋新篇、出硬招、求实效,营造积极主动、争先创优的正向激励氛围,为打造全省托底性帮扶工作‘万源样板’贡献坚实基础。”(欧蔓、王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